【IT168 评测】今年的处理器市场可谓火热,先是AMD在3月份推出了8核心的锐龙7处理器,接着又在4月份推出了4核以及6核的锐龙5处理器,前不久又在ChinaJoy上带来了最高16核心的Threadripper和4核心的锐龙3处理器,AMD的多核策略着实让挤惯了牙膏的Intel倍感压力,Intel也终于在台北电脑展上提前发布了新一代高端桌面平台——酷睿X系列,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目前酷睿X系列中最优异的i9-7900X。
一、先来说说酷睿X系列
Intel这回在HEDT平台上一共拿出了9款处理器,统称为酷睿X系列(Core X-series),处理器全部采用LGA 2066接口,核心数量从4核到18核不等,两款4核心的i7-7740X和i5-7640X为Kaby Lake-X架构,双通道内存,TDP 112W,剩下的6核心以上的都属于Skylake-X架构,已公布的3款处理器为四通道内存,TDP 140W。
其中,10核心以上的处理器还启用了全新的i9命名,不过,12核以上的处理器只是纸面发布,除了核心/线程、接口、价格外,其他的信息并没有给出,也就是说,Intel这回实际只发布了5款处理器,i9家族也只有一颗i9-7900X能够买到。
规格方面,i9-7900X为10核心20线程,基础频率3.3GHz,最大睿频4.3GHz,Turbo Boost 3.0频率4.5GHz,相比上一代i7-6950X提升比较明显,PCI-E数量也增加到了44条,三级缓存是比较奇葩的13.75MB,也就是每核心1.375MB,相比Broadwell-E的每核心2.5MB有所减少,不过,二级缓存由256KB增加到了1MB。
二、外观解析
我们把酷睿i9-7900X、锐龙7 1800X和酷睿i7-7700K放在一起来看,最左边的是i9-7900X,个头最大,中间的是锐龙7 1800X,面积比i9-7900X小很多,最右边的是i7-7700K,面积最小。
再来看背面,i9-7900X和i7-7700K都是LGA封装,背面除了中间的电容部分有凸起外其余触点都是平的,不过触点的方向刚好相反,i9-7900X的触点是左下-右上排列,i7-7700K的触点是左上-右下排列。中间的锐龙7 1800X是PGA封装,背面布满插针。
从侧面来看,中间的锐龙7 1800X最厚,这里有针脚的缘故,i9-7900X其次,i7-7700K最薄。不过仅从PCB厚度上来看的话,i9-7900X和锐龙7 1800X基本不相上下。
三、测试平台说明
测试平台如下表:
测试环境、软件、游戏如下表:
本次酷睿i9-7900X的评测中我们加入了锐龙7 1800X和酷睿i7-7700K作为对比项,所以测试平台有3套,i9-7900X搭配X299主板,锐龙7 1800X搭配X370主板,i7-7700K搭配Z270主板,处理器都是在默认状态下测试,内存方面i9-7900X为四通道,锐龙7 1800X和i7-7700K为双通道,频率都是2933MHz,散热器使用的是酷冷的冰神B240。
测试分为基准性能测试、实际应用测试以及游戏性能测试3部分,基准性能测试主要测试处理器的单/多线程能力和整数/浮点性能,实际应用测试包括压缩/解压缩和PCMark 8/10测试,游戏性能分别测试DX11和DX12游戏各两款。
四、基准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测试部分包括CPU-Z、Cinebench R15、Sandra 2017 SP1、SuperPI和wPrime五项,着重测试处理器的单/多线程性能和整数/浮点性能。
测试项目一:CPU-Z 1.80
CPU-Z在1.79版中就大幅调整了锐龙处理器跑分过高的问题,所以在严谨性上恐怕不如Cinebench来的可靠,这里也只是作为参考,大家看看就好。i9-7900X的10核心20线程的高规格使它在多核性能上一马当先,领先1800X 7%,领先自家i7-7700K 84%。单核性能上i9-7900X并没有因为多核心而拖后腿,领先1800X 21%,不过在和自家i7-7700K的PK中并没有取胜。
测试项目二:Cinebench R15.038
在Cinebench R15.038的测试中,i9-7900X毫无悬念的在多线程性能上继续领跑,领先1800X 40%,领先i7-7700K 128%。单线程性能上也属于第一梯队,和i7-7700K不相上下,领先1800X 28%。
测试项目三:SiSoftware Sandra Platinum 2017 SP1 Lite
在Sandra 2017 SP1中我们跑了2项测试,分别是算数处理器和多媒体处理器,算数处理器中整数测试用的是AVX2指令集,浮点测试用的是AVX指令集,多媒体处理器中整数和浮点测试i9-7900X用的都是AVX512指令集,其他处理器整数测试用的是AVX2指令集,浮点测试用的是FMA指令集。
i9-7900X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增加了对AVX512指令集的支持,由原来的AVX2指令集每次处理256位的数据到AVX512指令集每次可以处理512位的数据,理论上可以让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翻倍。
从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算数处理器测试还是多媒体处理器测试,i9-7900X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算数处理器部分的总计功效领先1800X 44%,领先i7-7700K 124%。多媒体处理器测试的领先幅度更加恐怖,总计功效领先1800X 213%,领先i7-7700K 222%,看来AVX512指令集确实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测试项目四:SuperPI Mod v1.5 XS 1MB
SuperPI主要用来检测处理器的单核性能,注意这里的单位是s,所以数值越小越好。i9-7900X领先1800X并不意外,毕竟锐龙的单核性能还是相对落后的,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居然跑赢了i7-7700K,虽然差距不足1%。
测试项目五:wPrime 2.10 32MB
wPrime除了能够测试单线程外,还能测试多线程性能。从测试结果来看,i9-7900X的单线程性能基本又和i7-7700K打平,领先1800X 27%。多线程性能方面3款处理器基本都是规格的写照,i9-7900X凭借10核心20线程的优势领先1800X 20%,领先i7-7700K 47%。
小结:从上面的测试中不难发现,i9-7900X在单核性能上基本能够和自家的i7-7700K打平,多核性能上的综合成绩领先锐龙1800X 20%以上,特别是AVX512指令集的加入让i9-7900X在浮点性能上的表现十分突出。
五、实际应用测试
实际应用测试部分包括WinRAR、7-Zip、PCMark 10和PCMark 8,主要测试处理器的压缩/解压缩性能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测试项目一:WinRAR 5.40
从WinRAR的基准测试中可以看到,i9-7900X在多线程性能上的表现依旧突出,领先锐龙7 1800X多达116%,不过让笔者比较意外的是多线程性能上1800X居然输给了i7-7700K。单线程上i9-7900X和i7-7700K的差距在5%以内,领先1800X 36%。
测试项目二:7-Zip 16.04
再来看7-Zip的测试,i9-7900X的10核心20线程的优势展露无遗,多核性能依旧碾压1800X和i7-7700K,领先1800X 46%,领先i7-7700K 111%。单线程上i9-7900X和i7-7700K的差距在7%左右,领先1800X 19%。
测试项目三:PCMark 10
评测中我们还加入了最新的PCMark 10测试,PCMark 10主要是从常用基本功能、生产力、数位内容创作3个维度来进行测试。常用基本功能分为应用程序启动、视频会议、网页浏览3项,生产力分为电子表格、编写2项,数位内容创作分为照片编辑、渲染与视觉化、视频编辑3项,基本都是我们平时遇到的使用场景。
从得分情况来看,4项成绩i9-7900X基本全面领先1800X和i7-7700K,仅有生产力一项输给了i7-7700K,可见电子表格、编写这项测试是比较吃单核性能的。总分领先1800X 13%,领先i7-7700K 3%,比较意外的是1800X基本全都输给了i7-7700K,仅有数位内容创作一项领先,但是幅度也仅在1%左右,应该是i7-7700K的单核性能弥补了核心数量的不足。
测试项目四:PCMark 8
再来看我们比较熟悉的PCMark 8测试,i9-7900X在Home、Creative、Work三项成绩中基本又是全面领先的水平,只有在Work conventional 2.0中输给i7-7700K一分,总分领先1800X 9%,领先i7-7700K 2%,基本和PCMark 10的领先幅度持平。
小结:不输i7-7700K的单核性能加上自身的多核优势,i9-7900X在实际应用测试部分继续领跑。尽管在PCMark 10/8中的领先幅度不如前面的基准测试部分明显,但依旧体现出了i9-7900X的强大本色。
六、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性能测试部分我们分别选择了2款DX12游戏《古墓丽影:崛起》、《杀手6》和2款DX11游戏《GTA 5》、《守望先锋》,游戏基本涵盖了目前主流网游和单机游戏。
测试项目一:《古墓丽影:崛起》
通过《古墓丽影:崛起》中自带的benchmark进行跑分,从结果来看,3款处理器的成绩都十分接近,并且远高于游戏流畅运行的最低水平。比较看的话,i9-7900X最快,并且跑赢了i7-7700K,不过领先幅度仅为0.2%,虽然看着i9-7900X和1800X的差距比较大,但是领先幅度也仅为 1.4%。
测试项目二:《杀手6》
《杀手6》中同样內建了benchmark,不过成绩并没有汇总,因此我们选择最后一个场景的FPS作为最终数据。从结果来看,i9-7900X依然是最快的,,并且同样以微弱优势领先i7-7700K,领先1800X的幅度比古墓丽影时多一点,在9%左右。
测试项目三:《GTA 5》
《GTA 5》中同样內建了benchmark,但是测试是单独分场景跑的,而且也没有汇总结果,我们只能依靠Fraps手动测试。为了把误差降到最低,笔者选择了相对固定的场景和动作进行测试:麦克驾车从家到夜店,途中抢劫一辆车。
从Fraps记录2分钟的FPS结果来看,i9-7900X依然是赢家,并且甩开了i7-7700K,领先幅度在3%,领先1800X 9%左右,这和《杀手6》中的领先幅度一致。
测试项目四:《守望先锋》
《守望先锋》中笔者同样用Fraps记录2分钟的FPS,测试场景和动作为在训练靶场中出仓库、对两个训练机器人进行射击、上楼、下楼,如此循环。
这回1800X终于翻身做主人了,不过只领先i9-7900X 1%出点头,也就是不到2帧,领先i7-7700K稍多一些,在3%左右。
小结:i9-7900X在游戏方面同样有着不错的表现,除了在守望先锋中失手没能打过1800X外,其余3款游戏全部小幅领先,当然即使是最慢的处理器也远在游戏流畅运行帧数之上。
七、超频、温度、功耗测试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处理器在超频、温度和功耗上的表现,超频测试中我们只对比i9-7900X在默认状态下和超频后的表现。温度测试分为待机和满载两种,待机温度是进入系统10分钟后用AIDA64中的温度传感器读取,满载温度是用AIDA64单烤FPU 10分钟后通过传感器读取。功耗测试为平台整体功耗,同样分为待机和满载两种,待机功耗是进入系统10分钟后用功耗记录仪读取,满载功耗是用AIDA64单烤FPU 10分钟后用功耗记录仪读取。
测试项目一:超频性能测试
首先说一下,在华硕这款PRIME X299-DELUXE主板上,CPU核心频率方案默认为By Core Usage,超频时我们把它设置为Sync All Cores,即同步所有核心,然后通过直接拉倍频的方式进行超频。
倍频笔者尝试了50和48两种,50的时候能够进系统,并且能够跑完Cinebench R15、SuperPI、wPrime测试,但是无法通过AIDA64单烤FPU,所以5.0GHz频率的成绩大家看看就好,而4.8GHz频率则是能够跑完所有测试的,参考意义更大一些。
从测试结果来看,i9-7900X在5.0GHz时的成绩非常好,Cinebench R15的单线程/多线程分数分别有218和2467,比默认频率下的成绩高出不少,单线程性能提升15%,多线程性能提升12%。4.8GHz的成绩相对默频提升11%和13%,让笔者不解的是4.8GHz下的Cinebench R15多线程分数居然比5.0GHz的还高,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核心频率被拉到了5.0GHz和4.8GHz,但是在多线程测试中所有核心并不能够跑满这样的频率。
SuperPI和wPrime在拉到5.0GHz和4.8GHz后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SuperPI在5.0GHz时相对默频提升14%,4.8GHz时提升10%。wPrime在5.0GHz时单线程相对默频提升15%,多线程提升6%,4.8GHz时单线程相对默频提升10%,多线程提升1%。
测试项目二:温度测试
i9-7900X在默频下的待机温度为34℃,满载温度为73℃,基本和i7-7700K持平,要知道这可是一颗10核心20线程的巨兽,能够把温度控制在4核心8线程处理器的水平上实属不易。不过在超到4.8GHz之后,i9-7900X温度确实高的吓人,待机就有51℃,满载后更是飙到109℃,这还是在用240水冷的情况下,其中的原因恐怕和CPU的硅脂散热不无关系。
测试项目三:功耗测试
功耗方面,i9-7900X在待机下为76.8W,满载后有254.65W,如果在超到4.8GHz之后,待机功耗和满载功耗更是达到了152.97W和448.42W,功耗约是默频时的2倍,十分恐怖。
小结:i9-7900X虽然能够超到5.0GHz,但是并不能通过AIDA64单烤FPU测试,在超到4.8GHz下能够跑完所有测试,性能较默频提升约10%。温度方面默频下和i7-7700K大致相当,但是在超到4.8GHz后光是待机温度就有51℃,满载后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9℃,这还是在使用240水冷的情况下。功耗方面i9-7900X也是发热大户,待机76.8W、满载254.65W,超到4.8GHz后的功耗更是成倍增长。
八、评测总结
尽管i9家族只有一款i9-7900X面世,但是它的性能已经足以问鼎目前的高端桌面平台了。比肩i7-7700K的单核性能加上自身10核心20线程的优势,无论是哪种使用场景都能够应对自如,不过,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也许7999元花的并不值,最起码现在的游戏对于多核优化并没有你想象的好。
这颗i9-7900X笔者还是推荐在默频下使用,因为在我们的测试中,超到4.8GHz以后的温度、功耗基本都是成倍增长,这与CPU使用的硅脂散热有很大关系。如果非要超频使用的话,开盖更换散热材料、配备散热更好的分体式水冷以及功率足够高的千瓦电源这些可能都是必修课,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换来10%的性能提升,值不值得相信大家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