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IDF不仅是技术交流的盛会,也是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展示新产品的平台,一直被看作是IT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四核处理器、MID、互联网终端设备等,2007春季IDF才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今天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拥有众多的用户。即将在上海召开的2008春季IDF,又将披露哪些新技术、新产品呢?IT168编辑根据近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新产品推出的周期,分析了今年上海春季IDF十个值得期待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这些新技术、新产品能否在IDF如期与大家见面,我们拭目以待!
【IDF08】Intel在07年IDF美国上正式宣布了名为“Tick-Tock”的全新产品开发战略,“Tick-Tock”的模式是指每隔两年的奇数年会推出采用更先进制程的处理器,与之对应的是每隔两年的偶数年推出新的微架构,以此不断交替来推动处理器的性能提升。这项战略于2005年开始实施,在2005年将生产工艺提升至65nm之后,Intel于2006年和2007年依次更新了处理器架构(酷睿2)和生产工艺(45nm),而当时间进入2008年之后,按照“Tick-Tock”战略,intel处理器又将迎来架构的变更。
和“Core”(酷睿)之名同样的,Intel新一代的全新微架构被命名为“Nehalem”,由于距离正式发布尚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对其认识仅限于上届IDF上Intel的展示,根据这些消息和不断曝光的新闻,我们对Nehalem整理出以下一些要点,以便于大家在本届IDF前对Nehalem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Nehalem将采用45nm工艺生产,未来会过渡至32nm工艺。
2、Nehalem将会整合内存控制器,内存部分性能会有大幅提升。
3、Nehalem加入了名为“Quick Path Interconnect”的总线技术,简称QPI,用以取代FSB总线。
4、除了上述两点之外,Nehalem其它的大部分微架构仍然源自Core,但拥有原生四核设计。
5、Nehalem拥有类似Pentium 4上的Hyper-Threading技术,名为SMT技术(Simultaneous Multi-hreading)。
6、与Penryn相比,Nehalem再次增加7组SSE4.2指令。
根据Intel的规划,2008年第四季将会首先推出针对高端市场的Nehalem平台产品,包括核心代号Bloomfield的四核心处理器,代号Tylersburg的北桥芯片,平台代号则为Tylersburg平台。Bloomfield将拥有原生四核设计,四个核心共享8MB二级缓存,采用QuickPath直连总线,支持SMT技术。Bloomfield将采用全新的LGA 1366接口,intel目前尚未公布这个接口还会用在其它产品线。LGA 1366的封装面积为42.5 x 45mm,现有LGA775散热器无法用在LGA 1366接口上。
和FSB类似的,Bloomfield中不同级别的产品仍然会以Quickpath的速度来区分,不过由于LGA1366接口的存在和三通道内存控制器带来的布线困难,此次Nehalem高端平台的门槛将变得非常高。和优异平台Tylersburg不同的是,预计于2009年第一季度末推出的Lynnfield平台,处理器内部会完全整合内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也就是完全整合我们之前所说的北桥芯片,并不再需要QPI总线。Lynnfield平台的处理器核心代号即为Lynnfield,针对性能级至主流级市场推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高端市场。
全整合Havendale平台架构图 |
在2009年第二季度,Intel会拿出Nehalem的主流级平台Havendale,除了和Tylersburg类似的采用整合北桥设计之外,它的最大特点是整合了显示核心,也是Intel首款全集成的产品。不过和Tylersburg不同的是,这个“全集成”却并非原生,在Havendale处理器内部,内存控制器、PCI-E通道以及显示核心会被制作成一颗芯片,采用MCP封装,与处理器本身采用QPI总线连接。
由于北桥功能开始全部整合入处理器内部,因此intel也为主板厂商规划了全新的芯片——PCH(Platform Controller Hub) ,首颗PCH核心代号为Ibexpeak,用在Lynnfield以及Havendale平台上,这也意味着从2009年开始,Intel的主流主板产品将进入单芯片时代。
视觉计算正在改写计算机用户的视觉感受和身临其境的高清体验。下一代技术将可以提供自然真实的游戏体验、图形效果和高清晰度视频和音频,从而对电脑的性能和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光线追踪等整体照明技巧可用于提供准确的阴影和照明效果,从而对计算机提出了比传统显卡更高的性能要求。
Intel已经明确今后视觉应用与我们最接近的可以概括为视频、3D/游戏和高清应用三大领域,而G45更是它们寄予厚望承前启后的一款整合芯片组。在视频应用方面,主要是指视频编码这可以交给新一代45nm 具有SSE4指令集的CPU去完成;在游戏方面,除了CPU的优秀架构带来优异性能外,G45/G43芯片组整合的X4500图形芯片也将完整支持DX10的统一渲染架构;在高清方面,除了原生支持Displayport、HDMI以及内建HDCP Key等方案外,还可能支持H.264和VC-1的硬件解码。
另一方面,根据Intel计划Havendale将GPU整合与CPU中,从目前规格来看这颗GPU同样将完整支持DX10和高清相关的硬件解码和相关功能,由此以来G45很可能成为Intel历史上最后一款整合显示核心的芯片组,而这颗显示核心很可能被小幅度修改后而移入Havendale CPU中,从而实现平稳的过度。
更为重要的是,被预测为Intel推出独立显卡的技术平台架构Larrabee更值得我们关注。 Larrabee架构将成为英特尔在发展视觉计算平台的下一个架构,并计划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展示。
Larrabee架构内含一个高性能、更宽的单指令多数据(wide SIMD)矢量处理单元(VPU),以及一套全新的矢量指令集(包括整数和浮点算法、矢量内存运算和条件指令)。此外,Larrabee还采用全新的基于硬件的缓存一致化设计(hardware coherent cache design)以支持更多处理核心的架构。该架构和指令集是专为满足包括视觉计算及在内的需要进行并行计算的工作负载的要求而设计,而且它能够提供足够的性能、出色能耗和通用的可编程性。
开发工具对该架构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还需要对关键英特尔 软件产品进行优化,以支持Larrabee架构并为开发人员提供非常好的自由度。基于Larrabee的产品将可支持DirectX™和OpenGL等工业应用编程接口(API)。
Intel公司于CeBIT 2008大会上透露了些许有关六核心Dunnington Xeon MP家族处理器的情况。其中六核心Dunnington在第三季将拿下23%的份额,而这一数值在第四季将达至47%。六核心处理器正是在这种“毫无征兆”的状况下浮出了水面,我们也希望于即将开幕的IDF 2008春季大会上了解到更多关于六核心Dunnington Xeon MP家族处理器的讯息。
身为65纳米制程工艺Tigerton Xeon的继任者,Dunnington Xeon MP处理器的热设计耗能不超过130W,采用mPGA604封装格式,兼容现有的Tigerton Xeon系列处理器。Dunnington Xeon MP仍然隶属于Penryn家族,基于45纳米High-K制程工艺设计,三组共享3MB二级缓存共同组建9MB,前端总线频率为1066MHz,支持VT FlexMigration虚拟化技术,支持40bit物理寻址和SSE4多媒体指令集,将与Clarksboro芯片组组成Caneland平台,主要面向机架型超密集服务器领域。
虽然现阶段缺乏有力竞争者以至于取消45纳米制程工艺八核心处理器的理由不无道理,不过其无法很好控制核心面积以及耗能亦是不争的事实。为保持对于AMD公司K10 Opteron家族处理器的足够竞争力,Intel Dunnington Xeon MP一改此前计划的四核心设计,以更多的六组内核示人,加之AMD公司“剑走偏锋”式的Phenom X3家族,多核心处理核心数量“1-2-4-8”几何式递增的规律亦就此被打破。
“真伪”多核心处理器之争由来已久。双核心处理器问世初期,虽然AMD公司的Athlon64 X2家族以“真”双核自居,其System Request Queue和Crossbar连接也的确具有优越性,但相对高昂的成本却使其反倒不如Intel公司的Pentium D家族来得“成功”。而现时AMD公司的Phenom家族则再次祭出“真”这一法宝,不过就算是Intel公司的Kentsfield/Yorkfield仍被戏称为“胶水四核”,但这却似乎并不妨碍其为市场所接受,而“真伪”多核心这一本就没有衡量标准的争论亦随之不了了之。
Intel公司的六核心Dunnington Xeon MP家族将仍然沿用Multi-Chip Module多芯片模块化设计,三组双内核被封装于同一Die内,并与16MB的共享三级缓存一道分别占据Die的四个角落,其间则以逻辑总线相连。在现时单芯片设计严重受制于制程工艺的状况下,Multi-Chip Module多芯片模块化设计的应用范围也愈发广泛,ATI新型旗舰级显示卡R700亦将采用这一设计。
在2008年的英特尔IDF大会上,笔记本电脑市场迎来了新的移动计算平台-Montevina。事实上,从2008年1月份发布的45nm Penryn处理器开始,已经预示着Montevina将成为今年移动平台市场最为耀眼的“明星”。
| ||
Motevina平台 |
与之前推出的移动计算平台十分类似的是,本次发布的Montevina依然有三个组件构成:45nm处理器Penryn,芯片组Cantiga(南桥ICH9M/ICH9 Enhanced),无线网络模块Shiloh。同时在新平台中增加了局域网控制器Boaz,Intel TXT(Intel 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安全技术,AMT 4.0,Robson 2.0版本。
英特尔近日推出针对 MID 平台的迅驰凌动处理器技术,由多块芯片组成,能够在一个衣袋大小的设备中实现非常好的的互联网体验。迅驰凌动处理器技术的开发代码为"Menlow",包括凌动处理器、一个包含集成显卡的低功耗同伴芯片、无线通讯部件。
设计代码为"Silverthorne"和"Diamondville"的凌动处理器将成为英特尔有史以来最小的、功耗最低的处理器。它采用了先进45nm Hi-k 金属栅极技术生产,芯片面积只有25平方毫米,11块处理器芯片也只有人民币一角钱硬币大小。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该芯片的散热设计功耗(TDP)规格在 0.6-2.5 瓦之间,主频最高可达 1.8GHz。
据来自英特尔合作伙伴的消息,英特尔将会推出两个版本的凌动处理器,分别针对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第一款凌动处理器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末推出,主频1.6GHz,二级缓存为512KB,但很有可能不会采用双核心。双核的凌动处理器发布时间可能延迟到第三季度。英特尔并未确定凌动处理器的售价,不过英特尔市场营销负责人尤达伊·马蒂表示该芯片售价肯定会比现有芯片要低。
目前,英特尔已经督促不少领先的ODM合作伙伴支持凌动处理器,相信不久以后我们会看到一大批采用凌动处理器的产品。去年以Eee PC大出风头的华硕就已证实会在今年拿出更多的低价产品。尽管华硕没有公布更多的技术细节,但表示Eee PC会使用凌动处理器。
与Montevina平台中的45nm Penryn处理器、无线网络模块相比,Cantiga芯片组最新功能显然要更受关注一些,与上一代965系列芯片组相比,无论是功能还是对新技术的支持方面更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Cantiga |
Cantiga芯片组将支持高达1066MHz的FSB。这将意味着处理器与内存、显卡等部件数据交换速率更加的快捷。对内存支持方面,支持DDR2 667/800、DDR3-800/1066内存。值得关注的是DDR3内存首次出现在移动平台上。
Cantiga |
Cantiga整合显卡为GMA X4500,这款集成显卡用来取代之前的X3100显示芯片。GMA X4500整合显卡支持DirectX 10,同时增加了对VC-1/MPEG-4 AVC硬件解码的支持。Cantiga北桥芯片整合TPM1.2,笔记本电脑用户将拥有更高级别的安全。
保守之道难破局2007年,IBM发布了双核Power6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了4.7GHz。Sun发布了UltraSparc T2处理器,可同时运行64个线程。Intel则发布了Itanium 2 9100系列双核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基于Montvale核心设计,相对于上一代Itanium 2处理器(Montecito核心)仅仅是提升了处理器主频和提升了缓存容量。
可以看到,英特尔2007年安腾策略依然极度的保守,Montvale核心依然采用了90nm制程技术——与此同时,65nm制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PC处理器、移动处理器和x86处理器,45nm制程技术也于年底相继应用于这些产品上。
相对于IBM Power6和Sun UltraSparc T2处理器则各自旗帜鲜明的产品的发展方向:主频和线程,Intel Itanium 2显得过于保守了。
生态系统已成气候
Intel和HP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开发显式并行指令计算架构(EPIC)和安腾处理器,并且于2001年正式推出了产品。Intel希望推行一个开放的安腾生态系统,使得关键性任务应用具有更高的扩展性和更多的操作系统选择。很多厂商都开展了安腾服务器业务,比如Unisys、Fujitsu、NEC等等,当然其中最大的支持者依然是HP。
在7年的时间里,ISA(安腾解决方案联盟)宣布已经有超过12000个应用可运行在安腾系统上,增长幅度相对于上一年是100%。支持安腾系统的操作系统也越来越多,目前包括UNIX、Solaris、Windows和Linux。 ISA已与Red Hat联手在安腾系统上对Enterprise Linux 5.1进行了测试、验证并优化集成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让客户可以放心地部署行业标准的软件虚拟化技术;ISA与微软紧密合作,推动针对安腾服务器上商业智能和企业资源计划等企业级负载的联合计划;ISA与大型机移植联盟携手帮助客户将其关键业务从基于大型机平台移植到基于微软平台上等等。
具有近期的IDC统计报告显示,在过去几个季度,安腾相关业务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幅,并且预计在2009年将会增加到66亿美元,(2004年,只有14亿美元)。今年安腾的收入是UltraSparc的54%,是Power的41%(在2002年,安腾的收入是它们的1%。2006年的时候,它的收入分别达到了它们的40%和26%。)。
虽然安腾相关业务的收入距离基于RISC架构的Unix系统或者x86系统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但是它的确在快速的成长。
Tukwila,启用全新微架构
在2007年,Intel已经在多个场合公布了下一代Itanium 2处理器(代号Tukwila)的相关信息,我们预计在今年的IDF期间还会有更进一步的信息揭示出来。
Intel计划会在2008年年底发布Tukwila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依然会采用65nm制程工艺,而并非最新的45nm制程技术。可见,Intel在Itanium处理器上采用新工艺制程技术的态度依然非常的保守。
Tukwila是一款四核处理器,每个核心具有独立的6MB缓存,且每个核心支持两个线程,每颗处理器总共支持8个线程。Intel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Tukwila性能可达40G Flops/sockets,是上一代安腾2处理器性能的1倍。
四个核心之间采用了全新的点对点穿行差分互连总线,每方向带宽为4.8 & 6.4 GT/s,可确保各个核心之间以更高的效率通讯。Tukwila核心将会整合了FBD内存控制器。
在大型系统中,内存发生错误的几率远在磁盘和电源发生错误的几率之上。为了尽量的避免这个情况,Intel在Tukwila处理器中引入了DDDC(双设备数据更正,Double Device Data Correction)技术,从而确保当一个DIMM上的二个DRAM芯片发生硬错误时也能修复产生的错误。
在发布Tukwila的同时,英特尔还会发布一款可同时用于安腾和至强处理器的芯片组,这可帮助OEM厂商尽可能的降低开发成本。
Poulson和Kittson
目前,Intel在Itanium系列产品上的战略也很有些“Tick-Tock”的味道。在Tukwila处理器之后,Intel计划发布Poulson核心的Itanium处理器。
Poulson将会采用全新的超并行微结构(ultra parallel micro-architecture),可能会是四核处理器处理器,也可能会整合更多的核心,而且支持多线程技术,因此将会具有更强的并行处理能力。此外,Poulson还会支持一些新的指令,从而提升并行处理和虚拟化应用的效能。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Poulson将会不会采用45nm制程技术而是直接采用32nm制程技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它预示着Intel在Itanium系列产品上应用新制程技术态度的转变,采取更“激进”的策略,才是Itanium破茧而出的重要举措。
Poulson将会具有更多的片内缓存,并且提供新的大型机级别的RAS。即便有如此多的改变,它依然同Tukwila平台兼容。这确保安腾系统能保持较快的技术更新的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Kittson是继Poulson之后的下一代英特尔安腾处理器的代号,预计在2010年以后会逐渐的浮出水面。目前,英特尔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只是大致阐述了它的发展方向:更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更多的核心和更多的线程。即便是这样,我们依然可以看出Intel对于安腾系列产品有着非常长远的规划,依然能感觉到Intel坚持发展安腾之路的决心。
硬件和软件的轮番驱动,才能不断推动IT产业向前发展,二者缺一不可。近几年,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是计算机硬件走向多核化——采用多核多线程的芯片、改良系统架构。据IDC数据表明,2008年度发售的PC、PC服务器和笔记本中,超过80%的机型将内置多核处理器。到2009年,几乎所有发售的服务器、PC和笔记本都内置了多核处理器。
但是,光有硬件,如果没有软件来配套发挥多核的功效,显然路还只走了一半。
“随着多核硬件产品的逐步普及,并行化在显现出其优异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软件并行化的全新应用模式,这也就意味着,软件开发人员再也不能忽视‘并行化’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英特尔开发者产品事业部销售和业务发展总监佘飞日前谈到。
但实际上,面对多核硬件的普及,软件界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起码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快速、简单、高效的方案来帮助广大软件开发人员实现面向多核环境的多线程编程和并行计算。
英特尔和AMD一手把计算设备带入了多核时代,现在,英特尔更希望能够把软件也能带入并行时代。只有这样,它的CPU才能卖得更多,当然,用户也才能真正体会到多核应用的威力。
要做好并行化软件,从多线程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来看,不仅要通过直观的方式告诉软件人员如何区分哪些代码需要并行化,通过包括编译器在内的很多开发工具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实现多线程优化,还要通过调试工具来检测多核的性能以及多线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实,英特尔很早就开始行动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英特尔就已经意识到多线程软件开发在未来多核时代将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开始与协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厂商携手做关于软件线程性能优化和多核软件开发技术的研究,随后也推出了针对主流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套装:包括线程分析工具、C++和Fortran编译器和其它性能调试工具套件、性能库及群集工具包等开发工具。
其中,英特尔线程分析工具包括线程检查器、线程档案器和线程构建模块,使用这些线程工具可以加速并简化多线程应用程序的开发与维护。这些工具帮助快速找到并纠正线程错误,并能确定多线程软件中的性能瓶颈。
而VTune性能分析器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轻松优化应用性能,而且无需重新编译。它独立于编译器和语言,因此可与 C、C++、Fortran、C#、Java、.NET 等等一起使用。与只提供调用图分析或一组有限的采样事件的产品不同,VTune 分析器可通过一组丰富的适用于所有最新英特尔处理器的调试事件同时实现上述两种功能。
英特尔性能库则提供了高度优化的函数,这些函数可充分利用英特尔处理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应用程序的性能并减少开发时间。英特尔提供的性能库包括:
1)高性能多媒体函数库(IPP)——包含音频、视频、图像处理、密码学、语音识别和信号处理函数以及编解码器组件函数,用于数字媒体和数据处理的应用程序中;
2)数学核心函数库(MKL)——包含高度优化、针对线程进行扩展的数学函数,应用于需要最大性能的工程设计、科学和金融领域;
3)线程构建模块——基于 C++ 模板的运行时库,简化了线程处理,实现了可扩展的多核性能,可避免重写、重测试、重调试通用并行数据结构与算法;
4)高性能消息传递接口(MPI)库——用于开发可在多个集群架构互联(在运行时由用户选择)时运行的应用程序;
5)移动平台软件开发套件——简化了应用程序适应移动环境的过程。
这些工具往往相互结合使用,如将英特尔C++ 编译器 Windows* 版与线程构建模块(TBB)、高性能多媒体函数库(IPP)和数学核心函数库(MKL)相结合,从而为构建成本低廉、功能强大的高性能并行代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针对高性能计算领域,英特尔提供了群集工具套件,包含了一些核心库和工具,如MPI 库、数学核心函数库集群版、跟踪分析器和跟踪采集器以及MPI 性能指标评测等,可有效地开发、优化、运行和分布并行应用程序,适用于包含英特尔处理器的集群。最新的英特尔集群工具套件编译器版包括C++ 编译器、Fortran 编译器以及所有英特尔集群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和分析 Linux 或 Windows CCS 集群上的并行应用,并优化其性能。
显然,单纯的芯片制造能力和技术,已不足以体现多核处理功能和性能优势,具备在多核环境中多线程工作的优秀软件,也是组成多核化世界的另一极。
谈到服务器产品采购时的考量,你可能会想到诸如“价格、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等等之类的因素,但也许你会忘掉一个:能耗问题。当然,你可能会反驳说,“我知道能耗因素也很重要,但是我用什么方法去衡量呢?”确实如此,虽然近两年来各大厂商都大打节能牌,“每瓦特性能”、“节能服务器”、“绿色数据中心”等许许多多的新概念一个比一个炫,但真正落实到采购指标上时,你感到了困惑:缺少统一的标准。各厂商之间没有统一的能效评测标准,有的产品在系统空闲阶段的节能效果更好,而有的厂商则是拿系统峰值运算阶段的能效表现说事,甚至有的只是把各服务器组件的TDP设计功耗指标简单相加来衡量能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用户无从辨别。但随着去年12月SPEC power_ssj2008基准测试的推出,我们起码有了一个相对公正、相对科学的衡量标准。说它公正,是因为参与这一标准制定的厂商众多,全球服务器业界大佬尽在其中——AMD、Dell、富士通西门子、HP、 Intel、IBM和Sun,还有加州伯克利分校、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弗吉尼亚工学院等科研机构;说它科学,是因为它考察的是给定时间内服务器在不同性能表现时的功耗情况,从100%满负载到10%以及闲置负载模式,而不仅仅是某一两种负载情况。
SPEC(标准性能评估机构)推出这一测试项目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树立一个接近于实际工作环境的性能/功耗评价基准,让全球用户在考察服务器能效时有标准可依。据悉,在今年的英特尔春季IDF上,作为SPEC成员之一,英特尔公司安排了一堂课程专门讲解SSPEC Power评测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SPEC power_ssj2008?
简单来说,SPECpower_ssj2008的单位是overall ssj_ops/watt,即“平均ssj每秒性能/每瓦特”,其中ssj是server side java business application的缩写。而java 服务器正是目前最常用的服务器端商业模型——这也是该基准默认采用BEA的Java虚拟机的原因。
要完成一次SPECpower_ssj2008的测试需要构建一个测试平台,该平台通常由4个要件构成——被测服务器系统、测试控制系统、功耗分析器和温度传感器。按照目前已经完成测试的22套系统来看,均为1~4路的x86服务器;测试控制系统则主要用来监视及调控被测试系统的负载水平和记录测试数据用,可以是PC或者低端服务器;功耗分析器则用于给被测系统提供电源,并记录相关数据;温度传感器则记录不同负载水平下的被测试系统温度水平。
测试的基本流程是,由控制系统按照从被测系统CPU负载的10%到100%(每10%为一个量级),依次发出不同量级的请求,并持续一定时间,记录下该时段内的ssj_ops数据和系统功耗数据平均值,完成一次系统测试最少需要70分钟。记录完全部数据后,以ssj_ops的总和除以功耗总和,为最终的SPECpower_ssj2008指标。
当然,这个标准还不完美,照目前公布的测试结果来看,清一色的是X86服务器,是否能够对更高端的UNIX服务器,特别是对集群服务器和刀片服务器进行测试,现在还未可获知;另则,SPEC power_ssj2008也只能尽量模拟真实环境,而用户的实际应用又是千差万别,要想自己搭建一套测试环境也有相当难度。但不管怎样,跟以往厂商的一面之辞和口水战比起来,SPEC标准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家庭存储源起于数字化家庭网络的概念,被认为是存储领域的一个全新的潜在市场。不过在对家庭网络的最初描述中,人们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想像力,只是将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等“大”网中的设备与功能在家庭网络中找到一个“具体而微”的对应。“家庭存储中心”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并且已经开始在某些较为前卫的家庭中落地生根。
我们为什么会需要家庭存储呢?较为客观的原因在于:数字媒体行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面对着数量急剧增加的数字照片、视频和MP3,如何能安全地存储珍贵的数据资料,并能在其他电脑和视听设备中进行查阅、浏览就成了很多用户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拥有一个简单易管理且高效率的网络存储设备自然成为家庭用户一个新的选择。
微软在CES上展示Windows Home Server
顾名思义,家庭存储网络将与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存储网络担负同样的数据存储与管理功能,只不过应用的场合挪到了家庭。为此设计者会对企业IT系统中的存储网络进行简化和裁剪,也会有一些适应家庭特点的调整,相对于企业级的网络存储,家庭存储精简了软件、资讯安全等控管设备,着重的项目为内部无线网络连接以及各式联网装置的易操作性。
家庭存储市场的前景确实诱人,而且是一个可以细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市场。不过,到目前为止,对于家庭存储来说真正走向大众化之路还需要跨过一些障碍。
首先,应用以及可操作性方面是阻挠存储走向大众化之路的最主要原因,并且,各种存储设备目前还缺乏一种统一、标准的定义。此外,网络媒体行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影响人们对家庭存储的需求,当个人产生的数据不是足够大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考虑节省PC的硬盘空间,而不是购置一个家庭存储中心。此外,互联网存储资源的迅猛发展也减缓了存储走进家庭的速度。一些网络为了吸引人群,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存储空间。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利用Webmail 收信,在Blog上面存放照片,这代表消费者了解到不是所有数据都必须放在计算机里,而且有些分享的档案不需要复制在每一台计算机里。
影响家庭存储普及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可操作性,目前家庭网络中连接的是家电,应该更加简便易用,如果家庭存储系统操作复杂,仅限于一些专家人群,如果那么它在家庭中的地位将受到怀疑。而价格问题也是阻挠存储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目前各个公司提供的家庭存储产品的价格来看,对于消费电子产品来说太高了,为了把价格降低到大众所能承受的心理价位以下,未来设计者恐怕还要在产品性能上进行一些折中。
不管怎样,这个市场业已静悄悄的开始启动,存储系统厂商对于家庭存也开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包括硬盘供应商Maxtor、存储供应商Broadcom以及网络设备供应商D-Link都推出了不同的针对家庭存储市场的存储产品。英特尔公司网络和存储集团负责营销和沟通的主管鲍勃洛夫表示,家用存储业务已经进入英特尔公司的视线,英特尔公司也有自己的“数字化家庭”计划。 并业已推出针对家庭存储市场的部分产品。